中新網甘肅慶城10月21日電 (侯志雄 高展)“從小就聽父親講,長慶油田創業初期,數萬石油將士跑步上隴東,高唱壓裂歌,征戰低滲透,最終才建成大油田!20日,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廠柔遠采油作業區黨總支書記、全國勞模劉玲玲在長慶油田開發建設5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言時說。
1970年10月,“長慶油田會戰指揮部”組織5萬多人拉開鄂爾多斯盆地大規模石油勘探會戰的序幕。50年后的今天,長慶油田將跨越6000萬噸,創造國內油氣田產量歷史最高水平,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力軍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,長慶油田從甘肅慶陽市寧縣的長慶橋鎮起步,不斷擴大油氣開發建設版圖,在鄂爾多斯盆地快速建成了我國目前年產油氣當量最高的油氣田。到2019年已連續七年實現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。
作為長慶油田生產一線的建設者、親歷者,劉玲玲在上世紀90年代參加工作,沿著父輩的足跡,跋涉在鄂爾多斯盆地的梁峁溝壑,見證了長慶油田快速成長,傳統工業生產到數字化、智能化油氣田的轉型升級,員工生產生活條件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。
“老一輩石油工人們‘三塊石頭支口鍋,三頂帳篷搭個窩’‘磨刀石上鬧革命’的奉獻精神,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新一代長慶人的血脈!彼f。
像劉玲玲這樣肯吃苦耐勞而又善于學習的年輕人,在長慶油田50年發展歷程中比比皆是。第十采油廠井下作業大隊技術辦主任楊義興,參加工作25年來獲得了三十多項國家專利、他研發的“修井現場廢液回收裝置”和“修井現場自動化消防”屬國內同行業首創。
“夏天一身水,冬天一身冰,全年一身油”,這就是楊義興職業的真實寫照,如今他已經成為了技能專家。他說訣竅只有兩個字“堅持”。
半個世紀以來,長慶油田先后涌現出“長慶鐵人”王文漢、“高原紅梅”羅玉娥、“科技尖兵”張文正、“油井醫生”楊義興等一大批油田英模。
長慶油田分公司黨委書記、總經理付鎖堂在此間慶祝大會上介紹說,目前,長慶油田已探明發現了4個十億噸級石油規模儲量區和4個萬億方大氣區,成功開發了35個油田和13個氣田,累計探明石油儲量55.8億噸、天然氣儲量3.8萬億方,為國家貢獻油氣超過7億噸,油氣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八分之一和四分之一。今年長慶油田將跨越6000萬噸,創造國內油氣田產量歷史最高水平。
實際上,長慶油田70%以上的儲層屬于世界級低滲透油氣藏,一些區塊被國外專家評估為沒有開發價值的邊際油田。面對“井井有油,井井不流”的現狀,長慶油田不斷挑戰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極限,創新技術體系,形成了國際領先的頁巖油、致密氣勘探開發技術,創造了一系列國內外新紀錄,走出了一條科技興油興氣之路。
長慶油田發展過程中,還實現了油氣田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。近年來,先后投入數億元資金對2000多口廢棄井實施了徹底封堵,全力守護生態環境。每年給黃土高原新增綠地300萬平方米以上,油區綠化面積從85%提高到95%。
付鎖堂說,50年來,長慶油田扎根甘肅慶陽革命老區,充分發揮產業輻射帶動作用,累計實現利稅8428億元、工業總產值1.65萬億元,扶持地方中小企業6000余家,促進就業近百萬人,助推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。
甘肅省政協副主席、慶陽市委書記贠建民在慶祝大會上表示,慶陽市始終堅持“支持油田開發建設,就是支持慶陽發展”,堅定不移推進“和諧典范油區”創建活動,全力優化油田開發的服務環境、政策環境、投資環境、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,支持油田增儲上產,做大做強石化產業。他希望,長慶油田立足高質量“二次加快發展”目標,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水平,地企攜手共同推動慶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。(完)
【編輯:徐雪】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,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[京ICP備:05004340號-1]